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家具摆设正文

"新模式办学的可持续化建设"研讨会在沪举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7 浏览次数:60
"新模式办学的可持续化建设"研讨会在沪举办

7月26日下午,“新模式办学的可持续化建设”教育建筑研讨会在沪举办,众多教育运营机构、办学、建筑、融投资等方向的专家代表共聚一堂探讨新型办学教育的校园规划设计、管理建设和育人培养,活动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和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担任主持。
  姜晓勇:“中国梦”的教育建筑思考
  在近30年的校长生涯中,不论是在哪所学校,姜校长都会花很大精力改造校舍,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不能设计适合师生发展的及教育建筑”。他认为“美育”最重要的是生命美、生活美,它应该以人发展为本,想将建筑美学的内涵体现在教育中,首先就要适合师生发展、使用。
  姜晓勇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校长
  而什么是以人发展为本的建筑?比如一个好学校的图书馆的功能应该延伸到整个校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有方便阅读,而如何通过建筑实现这个功能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姜校长认为应该取消图书馆建筑,把图书馆的功能体现在学校所有建筑之中。
  另外细节成就完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比如楼梯、卫生间、走廊宽度等设计不只是要满足标准尺度,还要服务于使用人群的需要。建筑的美学应该体现在细节上,好的建筑必须思考对生命的尊重,并提供师生一种无声的语言。其实对于办学者来说,更考虑师生的安全和幸福,并将教育理念融汇到建筑语汇中的建筑,才是最完美的设计。
  陈宇:教育建筑,让教育更美好
  学校、教育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好的教育建筑能为教育事业提供正能量。在这些年的实践思考中,陈总认为有三个“不相称”。第一是教育建筑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速度的不相称。我国在建筑投资、建造水平、装修程度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同时期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正说明教育建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投资学校、建造学校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远大事业。第二,教育建筑专业化程度和当代建筑设计总体水平不相称。中国建筑设计在不断进步发展,可是细分到专业的角度,如教育建筑,建筑师往往不能静下心从学生和教师这些使用者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除了泛泛的教育书籍、院校论文,缺乏深入的研究,第三,教育建筑的管理人才和建成数量不相称。教育建筑要进步,跟甲方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今天的论坛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的同行关注教育建筑,共同推动教育界的进步。
  陈宇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之后,陈总又结合项目总结出优秀教育建筑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特点”。
  一、完善合理的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决定人流,人流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所有的一切。教育理念影响教育规划形态的不同,反过来,教育建筑对于教育理念也存在影响。如果按照现行规范很容易过分强调功能分区,而造就千篇一律的校园规划。规划过程中要讲究建筑与户外相互交错、建筑内空间比较固定、建筑功能相对独立、自然采光通风的特点。
  二、历久弥新的校园形象
  好的建筑形象能给学生一种正面的激励和希望。教育建筑不在于豪华,而在于学校的文化内涵。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当地特色,将建筑融入当地建筑元素和建筑文化,为学生带来亲切感,这样的学校才应该是未来主流的学校。虽然大多校园讲究元素上的统一,但统一并不表示一样,也许只是在气质上的相对统一。即使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也要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物。
  三、精心体贴的建筑细节
  精心体贴的建筑。比如考虑到美观和学生安全楼层梁和斜梁尽量不现在内墙上;另外所有墙角都做成弧形护角,造价不贵还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另外,教育建筑的晚装修也非常重要。很多国际院校在装修上的投入甚至比建筑上的投入还要大。精装修一方面考虑到安全问题,其次也体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致感、一种人前态度、一种美育,甚至是职业精神的体现。一个有底蕴的学校,应该关注每个角落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亲切感。
  主持人《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
  梅策迎:发展商对教育建筑的导向作用
  站在房地产商的角度,建筑教育并不是我们平常所想象的一些学校。实际上教育建筑应该“三位一体”,即将设计、教育和发展商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校园建设。但现实中,设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教育很难与行政力量相抗衡,按照意愿建设学校。另外有责任心的发展商少之又少,尤其很多发展商只是将教育建筑作为一个噱头,吸引消费者购买楼盘,所以更不会在教育建筑上投入太多的经历和资金,但好的建筑教育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不断与教育方磨合。有责任的发展商可以为教育建筑挑选好设计,提供足够资金支持,监督、实现建造效果和运营支持。
  梅策迎欧浦地产总经理,曾任中信地产广州公司设计总监
  真正完成学校的建设,设计和管理在前端,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实现设计的理想。国外院校的建设管理往往是靠设计方,因为设计有很强的管理和指导能力,但反观国内,设计方还处于弱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呼吁:让建筑师发挥出在建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真正的发展商应该只是一个投资商。
  糜家栋:创意教育的实践——凤凰国际联盟学院
  凤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发掘出一种职业培养的教育,或者说是“创意教育”。建筑设计其实也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项目的优势不仅在于结合教育机构和学院资源,还应该包括与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合作。将教育资源和时尚品牌资源相结合,让学员在课程中不断提升对市场的认知,对品牌的管理,对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概念,与实践者零距离的接触,真正实现国际化发展路线。未来教育建筑应该有更多的开放式公共功能,因为教育的对象不仅面向在校生,还要满足离校生和周边居民对教育设施的需求,增强非学校师生的参与性。同时,面对高密度和超高度的城市形态,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学校建筑用地紧张,并受到周边环境限制。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校址位于纽约,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它将教学空间、公共空间、独立空间、运动设施,甚至学生宿舍一体化,铸成一个16层高的动感都市大学。并通过细节将不同的开放式区域相连接,打破传统意义上教室的概念,打造完全开放式教学。但国内外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教育建筑形式、形态,甚至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需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内容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建筑,是未来对中国建筑师的一个考验。
  糜家栋凤凰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规划师策划经理
  没有围墙的校园
  中国的教育强调分类,学生和老师被归为某类人,接受某类教育,导致在中国现有教育模式下缺乏跨系、跨专业、跨领域的教育交流和互动。未来的教育应该慢慢走出学校,优化城市文化设施间的互动,为大众服务。相信随着未来教育在内容上的延伸发展,也会给教育建筑带来更为多元的改变。也许今后的校园不再是一栋楼,而是屋顶花园(花园装修效果图)等形式的空间。而随着产业或是社会生活的发展,城市内容也会更多元,建筑形式也会随之多元,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美好的城市。
  韩毅:建筑教育怎样成为智慧资本
  今年6月国务院要求中国1200所大学进行转型,从初级技术性人才培养转向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不但是教育界的一场改革,也将给建筑设计领域带来新的市场和机会。随着教育体系的转变,相应的硬件设施、规模和地理位置也将与之前以学术和理论型为主时截然不同,也许更靠近工厂、加工贸易周转区。而且规模大的学校不一定就是好的学校,学生宿舍区、教学区域、体育设施区的功能分散,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也许这也是设计师应该在中国校园未来发展中必须去思考和调整的问题。
  韩毅德稻集团首席营销官
  另外,好的教育一定需要好的环境熏陶。吉林大学的卫生超出一般大学的干净,甚至是整体洁具都很有档次。学校希望通过这些细节提升学生的品位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但这样的理念很少在其他高校甚至中小学校中被实行,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可以通过这些建筑、设施等方面的细节不断的分散细化,实现教育的真正转型。
  崔青青:会说话的建筑
  所有教育管理者都会把学校教育环境的美作为一面镜子展示给众人。有的学校也会选择让“墙壁说话”,展示学校的教育理念,但这样的形式并不能真正走入人心,反而会让孩子有种被教育的意识,这恰恰失去了教育本身的能力。真正“会说话的墙壁”应该是美好建筑所带给人的强大魅力和感染力,并通过强大的童话力真正走进孩子们心里,默默地感染、熏陶,成为永久的美。而对于家长来说,能够感染他们的不是课堂,而是学校的氛围,包括建筑、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氛围。
  崔青青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校长
  优秀的教育建筑应该高度聚合设计师和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把他们同时发自心灵的那种美好力量凝聚在建筑之中,让家长走进学校就会有“我决定把我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的感慨。同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面对一所漂亮美好的学校也会提高他们由衷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教育建筑还需要通过更多具有国际化元素的高水平设计师设计的推动和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美好学校出现在祖国的大地上。
  杨燕玲:先思考再设计
  作为建筑师,杨总认为校园规划与学校的理念和创建的立意无法分离,反过来教育建筑又对学校存在很多影响。建筑师应该更有远见、充分思考,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非常知性地给学校提建议,并利用建筑师对成本的概念促成学校落地。作为投资方,严格的规范要求与全球化的理念有一定的出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投资方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另外还缺乏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对于这个群体,他们更关注建筑的细节,包括卫生间、教室的布局,而非教育管理者和投资方关注的总体、气质和功能等。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提升,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中国教育建筑与中国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脱节,缺乏针对中国现阶段学生、教室特点的分析,制定新的可行性规范。另外面对网络和电子化的背景,中国教育建筑将面临的重大的变革。
  杨燕玲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
  很多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跟中国的很不一样,比如小学就开始用iPad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联动,老师也在积极进行全球最好资源的课件下载。这种教学模式将对最早期的建筑设计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但这也是中国教育建筑不得不面对的发展方向。教育建筑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对于国家、学校、学生、家庭都会带来非常潜意识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先思考再做设计,进行大量的考察,加强与甲方、投资方、使用方和管理方的沟通,只有充分的沟通,才会让学校更加有魅力,更加长久的生存下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