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化工正文

“逢煤必化”现象不是科学态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6 浏览次数:77
  生意社7月14日讯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陕西、山东等煤炭资源产区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增速,不顾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在出让煤炭资源时强制性要求企业搞就地转化;而不少企业也在新一轮煤化工热潮中,以发展煤化工为名,行圈占煤炭资源之实,盲目布局煤化工项目,造成大量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了煤化工行业的亏损状态。
  
  畸形利益导致“逢煤必化”发展乱局
  
  近年来,国内主要煤炭资源产区在进一步整合省区内煤炭资源的同时,纷纷调整省区内的资源战略,逐步确立了变输煤为输电、输煤化产品的发展思路。由于资源所在地方把煤炭资源转化作为企业占有资源的先决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全国煤化工行业的快速扩张。
  
  据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院长牛克洪介绍,为实现煤炭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提高煤炭产业产品附加值,内蒙古、陕西等煤炭资源富存省区地方政府普遍提出,前来投资煤炭开发的企业必须就地转化约50%的煤炭资源,作为获取煤炭资源的必备条件。
  
  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说,能够在国内圈占更多的煤炭资源,以维持煤炭及煤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样,不顾是否掌握先进煤化工技术,不顾当前煤化工产业残酷竞争的现实,一些企业还是为占有煤炭资源,纷纷迎合地方政府的转化要求,规划上马大量煤化工项目。其中很多项目都是“先上车,后买票”,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低水平重复致使整个产业陷入亏损
  
  盲目上马的煤化工项目,终于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尝到恶果。据国家发改委资料,目前,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
  
  兖矿集团是涉足煤化工产业较早的企业,也是2010年全国甲醇产量最多的企业,其煤化工板块亏损非常严重。集团副总经理张鸣林认为,当前煤化工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即大量甲醇、尿素等初级产品产能过剩,而下游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开发远远没有跟上。如,甲醇做醋酸后,醋酸纤维食素等下游产品太少。近年来,煤化工行业产能扩张迅速,产品初级化,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带来甲醇等产业整体效益下滑。去年,虽然兖矿煤化工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同比仅减亏3亿元。
  
  即使如此,一些企业还是放眼整个产业链搞煤化工,虽然煤化工不赚钱,但只要煤炭实现巨额利润,总体而言还是有账可算,这也是导致国内企业蠢蠢欲动,不顾巨额投资,不顾市场风险,急于上马煤化工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强政策引导力推煤化工产业升级
  
  从企业来讲,上煤化工,首先必须研究成本问题,产品有没有市场和竞争力。牛克洪说,企业发展,根本在于市场,市场是企业生存之母。有了市场,再根据占有的资源、技术与人才,看有没有能力上。当前,再上马煤化工项目必须走高端化,向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延伸,否则没有出路。
  
  对政府而言,不要搞产业上的小王国,对于不适于搞煤化工的地方,不要硬性要求上马,否则会造成企业浪费,市场不需要。政府考虑增加地方GDP,关心政绩考核,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作出科学的煤化工发展规划,设立门槛,进行政策引导和调控。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杜铭华认为,今后发展煤化工项目,要把地方的方向要求与管理部门的质量要求结合起来,避免过去企业弄个落后的技术就把资源拿走了的现象,也避免再次出现或加剧一些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煤化工技术进步方面,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开始限制技术流出,国家税收政策要鼓励研发高端产品,以尽快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业链条的快速延伸。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